经专家考证,这就是千百年来人们梦寐以求的浙东上林湖越窑秘色瓷,是迄今所见惟一能与实物相互印证的有关“秘色”瓷的记载,清楚地说明了这批瓷器的来源、件数以及唐人对其称谓。可知秘色瓷至迟在咸通十五年地宫封闭以前已烧制成功。
据专家考证,位于原余姚今慈溪鸣鹤镇西栲栳山麓上林湖一带的越窑遗址,为越窑青瓷主要产区之一。上林湖一带蕴藏着丰富的原生高岭土和瓷石矿藏,是烧制青 瓷的理想原料。因古代地属越州,故名越窑。越窑烧制始于东汉,盛于唐、五代,延至宋。如今如贝壳般大量堆积在湖中的瓷片,是当年越窑青瓷繁荣兴盛的象征。
从1957年始,省文物管理委员会、北京故宫博物院多次调查,先后发现上林湖、古上岙湖、白羊湖、杜湖(里杜湖)及古银锭湖(今彭东)四周古窑址120 余处。其中以上林湖较为集中,沿湖木杓湾、鳌裙山、茭白湾、黄鳝山、燕子坤、荷花心、狗头颈山、大埠头、陈子山、吴家溪、周家岙等,窑场密布。
由于种种原因,宋代以后,名重一时的越窑青瓷工艺逐渐消亡,人们只能在海内外收藏家、博物馆中看到越窑青瓷,包括在通往世界各地的海上茶路航道上,也沉睡着不少因沉船或落水的珍宝。